当前位置:农汇特产 > 特产常识>

新疆多举措促特色农产品“卖出去”“卖好价”

来源:新疆兴农网     时间:2013-11-14

  “我区林果面积2000万亩,产能达到1000万吨,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新疆人拥有500公斤的干鲜果。”自治区农业厅党组书记刘学虎说,随着新疆的现代农业发展,农民要持续增收,就必须大力开拓市场,不仅要把产品卖出去,而且能卖个好价钱。

  8月30日,由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和自治区农业厅联合举办的“2013年新疆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在库尔勒市召开,来自北京、上海、浙江等16个省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50多名采购商与区内70多家企业进行了交流、洽谈,其中24家企业现场签订了9.8亿元的购销协议。

  产品推介、农超对接、直采直供、网上销售……近几年,随着新疆特色农产品产业的迅速崛起,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多手段、多途径破解特色农产品“卖难”问题。

  特色农产品产业迅速崛起

  近年来,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全国十九个省市开展对口援疆,新疆迎来了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历史机遇。自治区政府实施了“保粮、调棉、兴果、促畜”的发展战略,突出强基础、促转型、上台阶。新疆粮食、棉花、畜牧、林果四大基地建设成效显著,粮食、棉花、畜牧、林果、设施、特色六大产业不断发展。

  目前,新疆粮食面积2800万亩,年产量1400万吨;棉花面积3000万亩,年产量400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50%以上;林果面积达到2000万亩,年产量1000万吨。在阿克苏苹果、哈密甜瓜、库尔勒香梨为代表的“老三样”稳步提升的同时,红枣、核桃、杏子“新三样”也在快速崛起;加工番茄、加工辣椒、打瓜、葫芦瓜、香料、薰衣草、西甜瓜等特色农业达到1000万亩,年产量2000万吨。

  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农办主任代宁祥说:“如今,新疆农业已进入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发展新阶段。”

  多举措只为“卖出去”“卖好价”

  新疆特色农产品不仅要种得出,更重要的还是要卖得好。几年来,为打开新疆特色农产品在内地的销售,新疆农业厅、新疆商务厅、新疆林业厅等有关厅局多次在内地组织召开各种形式的新疆特色农产品展销会、商品集,每到一处都会引起当地不小的抢购热潮。

  永辉超市是我国500强企业之一,也是我国较早推行“农超对接”模式的企业,在全国17个省市拥有近400家连锁超市,目前已在新疆的昌吉、吐鲁番等地建立了农产品对接基地,年采购额过亿元。

  家乐福、华润万家、中百仓储等大型连锁超市也不落后尘,纷纷设立“农超对接”商品销售专卖区(柜台)。“到2018年,华润万家将在新疆建立大型物流配送中心,联合国内其余十多个物流中心的强大配送能力,将新疆特色农产品快速、大量地运往全国。”华润万家相关负责人说。

  2013年新疆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除组织新疆各地企业展销我区优质农产品外,还专门组织参会内地采购商深入巴州沙依东园艺场生态健康果园、焉耆泰华葡萄庄园、乡都酒业等地,实地了解新疆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情况,让他们对新疆特色农产品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从2009年以来,上海市场上的新疆农产品以每年接近一倍的速度递增,随着新疆特色农产品在内地市场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经理黄丁杰说,这次让内地大型采购商走进新疆,对他们在市场上识别真正的库尔勒香梨很有帮助,对当地特色产品的生产、种植环境也有了更直接、更深入的了解。

  与此同时,线下新疆特色农产品对接会也正在发力。

  2012年7月18日,在自治区人民政府支持下,淘宝网成功举办了“点亮淘宝路—特色新疆”的大型电子商务活动。

  2013年8月,阿里巴巴旗下聚划算“汇聚新疆—特色农产品销售”系列活动启动,吐鲁番的无核白葡萄、阿克苏青皮核桃首次试水网上销售,鲜葡萄第一天就售出万余箱。

  据了解,新疆目前从事电子商务的店铺约有2.3万家,总销量在全国30多个省、市中排名20多位,其中90%卖的是干果。新疆果业集团从2011年开始搭建电子商务团队,致力于实现新疆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的品牌化、规模化,去年网上销售已达到1.2亿元。

  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说,在中央援疆政策的推动下,新疆农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农产品市场开拓和外销平台建设工作,近年来办得有声有色,北京、广州、上海、武汉等一线城市新疆农产品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展会经济的带动辐射作用逐步显现,新疆农产品走出疆外的速度进一步加快,“绿色新疆、品质农业”和“绿色营养美味健康”的农产品品牌形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熟知。

  “不管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我们都是为了让新疆的特色农产品不但不愁销,还要销的好。”刘学虎说,新疆的农产品种类多、品质好,有着其他省市无法比拟的优良特质。但由于新疆远离内地省市,运距长、成本高,农产品外销工作存在一定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农产品市场开拓暨农产品外销平台建设显得极为重要,一方面需要新疆各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协调,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通过交易会、展销会、对接会等方式,将新疆优质特色农产品推销出去;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招商活动,提供优质服务,吸引内地乃至国外有实力、有影响力的农产品经销商、采购商来疆开展洽谈,并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使这种合作局面常态化。

  特色农产品外销任重道远

  虽然我区农产品外销平台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今年,我区农产品普遍大丰收,据农业部门预计,年底前将有1000万吨农产品需要外销,其中林果产品占500万吨左右。

  刘学虎说:“6月以来,我区部分地区发生暴力恐怖事件,影响了我区农产品销售,尤其是南疆地区较为严重。库尔勒作为南疆重要交通节点,是南疆优质农产品产销集散地,选择在库尔勒召开本次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就是要吸引更多国内外采购商前来洽谈,提振南疆及全疆农产品外销信心。今后,我区还将加强信息化服务等一系列举措,帮助农民即增产又增收。”

  酒香也怕巷子深

  在产销对接活动现场,北京市新发地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玉玺欣喜地说,新疆农产品在首都的销售量从2010年的28.3万吨快速增长到2012年的45万吨,产销对接和展示会功不可没。

  他说:“酒香也怕巷子深,好果也要多宣传。这样的对接会要多开,多招集大的商户,哪个商户在新疆收购哈密瓜多少吨,收购葡萄多少吨,要统计下来,把这些人当作座上宾,我觉着会更好!”

  近几年,浙江嘉兴水果市场新疆特色农产品销量年均递增20%左右,2012年销售量达到23万吨,交易额近12亿元。总经理杨秀林说,新疆各级政府在当地做了很多的宣传、推广工作,媒体也进行了大量的报道,通过不断的接触,当地老百姓慢慢认识、了解和接受了新疆产品。

  开展农产品品牌建设

  “现在的新疆特色农产品处于‘战国时代’,鱼龙混杂,难辨真伪,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东莞果菜副食交易市场总经理王伟说,由于没有叫得响的品牌,内地消费者只认地区,不认品牌,只要写着“阿克苏苹果”就认为是正宗的,遇到假冒产品也难以分辨。

  “天新香梨”是东莞经销商在库尔勒收购产地香梨后,在东莞贴牌销售的,目前在当地市场认知度很高,一年能卖出2000多万元。据介绍,现在广东地区销售的新疆特产,基本上都是广东老板自己做的品牌。

  没有品牌,就没有效益,最后只能沦为原料基地。王伟说,新疆农产品要有独特的名字,要有几个叫得响的品牌,才能做得长远。

  开辟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

  “希望在每年新疆鲜果产销旺季开辟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交通部门能对农产品运输车量超载情况予以宽松处理。”新疆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会上,张玉玺的发言引起掌声一片。

  据了解,运输问题新疆特色农产品外销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运距远、损耗大、成本高,一辆汽车拉得吨数不足往往使经销商挣不上钱,因此常常会有超载现象。而经销商们在鲜果运输过程中经常遇到因为车辆超载而被交警部门扣车、扣分、罚钱的情况,增加的成本也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造成价格上涨、销量下降,这也成为他们迫切希望解决的困难。

  “其他省区都设立了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希望新疆也能效仿。”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副秘书长邵连生说。

  刘学虎表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已经十分迫切,需要政府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保障新疆特色农产品外销通道的顺畅。

  建立诚实守信的市场体系

  “对于经销商和产地农户来说,长期合作的基础是相互信任。”王伟说,在每年8-10月新疆农产品上市旺季,东莞果菜副食交易市场常驻新疆收货的经销商就高达200-300人,在收货过程中,由于农户非常分散,信用不够,常常遇到已经谈定5元公斤收购香梨,当有5.1元公斤收购香梨的商户出现时,农户就会选择高价卖出。

  “这给我们的经销商带来了很多不便和损失。”王伟说,大经销商常年经销新疆特产果品,采购量比较稳定,如果农户不讲信用,遇到“卖果难”的时候就很难办。

  许多经销商表示,希望新疆各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每年鲜果上市季节根据产量、市场环境等因素定出收购指导价,让采购商和农户“心里有底”。

  新疆特色农产品不但要“品质优”,也要“价格优”。刘学虎说:“一方面要抓农民的生产技术和对农民的价格监控,一方面要不断地开拓市场。使我们的产品不断在市场赢得更多的声誉,使我们的市场价格不要像过山车一样。要建立一个守信的市场体系,实现农民与经销商的共赢。”